找到相关内容13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儒佛之融贯(上)

    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”等人伦之理的阐述。佛家则以“戒、定、慧一为总纲,以“信、解、行、证”为入手路线,而演绎出八万四千法门。在“小乘”出世的自修自度后,还要回心向大,发挥“大乘”入世的牺牲助人精神。...

    汪乃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966318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1〕

    一颗和善而乐于助人的心。 ◎勿以容貌的丑陋为耻,而应以内心之丑陋为耻。 ◎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,使众生离苦得乐。 ◎懂得如何爱人,便完成生命的觉醒。 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967895.html
  • 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

    干坐着,似乎这样才好过些,我好像根本无法融入这个乱哄哄的小群体,为此事,阿姨们断定说:“现在是个‘小阴毒儿’,长大一定是个‘大阴毒儿’。” 然而,默然无语的“小阴毒儿”偶尔也能帮助人,妈妈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567931.html
  •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

   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   摘录自《沈家桢传》   何 哲   有朋友问过笔者:“沈家桢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工程师,又做过政府官员和大企业家,按理说,比一般人还入世,他怎么会对佛教那么热衷呢?真是有点令人难以理解。” 笔者认为佛教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帮助人“出世”,而在于帮助世俗社会变得更干净、更美好。笔者找出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两段话供朋友参考。   爱因斯坦的第一段话是:“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68336.html
  • “成佛之道”读后──台语念谣创作解说(下)

    这个学生的数学功课一定还要再好好努力一番,而他乐于助人,的确是一个高贵的情操。    这里的“吃素的修行人”会恶口,是没有做到“不妄语”,这是他还要努力忏悔改过的地方;因为,每个人的“无明烦恼”成分各...

    杨添振·吴美满撰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168445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励志

    the wind of thought is hardest to catch,we must protect our frue minds. 改过才会进步 认错才能增上 助人才能结缘 内敛才能养德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268874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修行

    harmonious family life. 可怜雏妓年纪小,助人助己菩萨道 三诫暴力瞋恨少,处处禅和有礼貌 凡事忍让退步想,如意吉祥好果报 四诫偷盗莫贪小,知足守份没烦恼 清心寡欲走正道,以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568878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自在

    cultivate good causes and conditions,you will be happy. 知足者富 贪心者贫 助人者贵 多欲者贱 Content people are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668879.html
  • 三宝皈依法

    形影相随,神鬼不敢侵犯;以慈悲宽厚待人,别人无理可侵犯。   7、诸事如意。皈依三宝修德行善,助人为乐,人人喜悦,个个争相帮助,气盛运旺,左右逢源,诸事人天共助,不会不如意。   8、速证无上菩提。人人...

    多识·洛桑图丹琼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068895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是慈悲、道德、奉献,助人为乐,与人为善,由此而达致身业的清净;这种觉悟能使我们自己的心地保持灵明不昧,照破内在的贪嗔痴三毒,养成慈悲喜舍的心态,成就觉悟、奉献的精神,由此而达致意业的清净。 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